忙與盲的奮鬥時代
自中五看了屈獄情,就中了風車草的毒。
老實說,當時只是因為覺得演員們、舞台效果、故事很吸引,才着迷。其故事深入的意思只是輕輕了解知道。但這次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,是身同感受的。
老實說,當時只是因為覺得演員們、舞台效果、故事很吸引,才着迷。其故事深入的意思只是輕輕了解知道。但這次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,是身同感受的。
身處於大學這個小社會中,也許我還有一刻停下來思考的空間。 但當人越大,背負的責任越多,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限制太多,甚至自己的生活開始複製他人的。忙與盲也成了一種生活方式。
開始之時,六位演員做麵團,唱「海闊天空」,結尾又重現做麵包的過程,首尾相應,更表示一天又開始了,小人物又勤勞開始工作。此劇共分為十幕:麵包;快樂;理想;將來;時間;教育;旅程;生命;藝術;力量。每個故事描寫社會裏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然而每人背後也有追求缺乏遺忘的東西。生老病死,人的一生;十幕名稱,人生需要的東西。每一幕配合不同的歌曲,人物內心以歌表達比起直話直說來得更感動,說服力。「時間無多」、「Days are numbers」、「莎之色」是特別感人。
我們會因為服務態度差而投訴;因為妝容化濃了而取笑;因為年齡而勉強接受一個不愛的人;因為身體有變化而認為死期到了;因為不思考而接受歪理......一個又一個負能量的事情發生,堆砌了今日一個充滿問題的香港。然而,香港還有可愛的地方,放慢生活節奏,放下手機,由探索自己的社區開始,你可能會發現某茶餐廳原來已開了十年有多,街角的一旁有婆婆販賣親手做的糕點,行人天橋有賣藝者唱自己的故事......生活中的樂趣不一定要花上一百幾十才換到。
香港人很忙,就連睡覺也是隨隨便便。身於香港,「休息」一詞不屬於我們。追追逐逐我們為什麼而活?有人夢想當畫家,社會卻沒有空間容納他們;有人為了家庭而幹活,卻無閒陪伴家人;有人以發展為由,而剝削其他人的利益,那怕是經歷了大戰的大樹,最後敗於人的手中。我們追求完美,卻製造更多不完美。
有人放棄了自己的夢想、時間、甚至生命,一生勤奮為社會去貢獻,但很少人願意放下急速的腳步,留意他們的付出。沒有這一班小人物卑微工作,又如何有今日的社會。他們雖然比不上一些財團權力階層,不過小人物總有強大的力量勇氣去面對每一個挑戰,好比螞蟻的力氣能舉超重52倍的東西。
一次的人民運動,將社會種種存有的問題赤裸祼向人們展示,迫使人們反思,正面面對。當然有人選擇無視、推卸或逃避,但總有許多人想去改善這些問題。或者我們會覺得社會氣氛比以前差了,我相信這一切都只是經過,並非結果。未來還有許多變數,就算改變不到社會,也不要被社會改造。
偶然的放空,可能沒有任何意義,純粹休息,但也是改變生活習慣的開始。
說到亂七八糟,若有機會,值得你入埸觀看的一套-「忙與盲的奮鬥時代」。
希望「忙與盲的奮鬥時代」會出soundtrack,重演,再聽每首歌和日後有更關於「我們的故事」會在劇場出現。
留言
發佈留言